我們需要一個夠聰明以尋求幫助的機器人

2015.0918.1

圖文:美國馬里蘭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教Baxter機器人在它任務需要幫助時呼叫人類。

大部分的機器人花很多時間但沒做我們希望它做的事情。一段時間後,機器人不再迷人有趣而是變得使人挫敗。挫折來自於機器人出現故障,它不是(最好的情況)停下來發出嗡嗡響聲就是(最壞的情況)爆炸或打破東西。一些機器人(像美國Rethink Robotics公司的Baxter)在編程中有足夠的應變能力去處理小問題;但在很多情況下,機器人還是需要幫助。相較於失敗,如果它們可以先尋求幫助不是很好嗎?

S.K.古普塔教授(S.K. Gupta)帶領美國馬里蘭大學的研究人員持續教導Baxter機器人,確立自己有能力完成特定任務的信心水平。如果機器人的信心水平低,它會尋求人類的幫助而非堅持完成任務卻失敗。人類可以透過遠端介面操控介入提供機器人一些技巧,以幫助其確保成功。在這裡任務看起來相對簡單,但成果卻可以擴大到真實世界裡設置更複雜的操作。

之前我們已經說過,但它值得再說一次:設計和編程對任務有90%、95%或甚至99%自主權的機器人是可能的,但是剩下的10%、5%或1%的任務像所有問題擠在一起一樣難解決。尤其是你處理的情況不斷在變化,或包含持續的不確定性,不管是什麼它就應該要放棄,並讓人類去處理。自主車在很多方面就做到這一點,因為道路環境,例如城市街道,比你家客廳有條理多了。順便說一句,這就是為什麼Roomba(掃地機器人)令人印象深刻:擁有零資訊的它們被置在房間中間也不會抓狂,並且完美地做好吸塵工作。

無論如何,如果我們可以接受短期內機器人偶爾會需要我們的幫助,那下一步就要規劃出如何工作,有一些不同的方式例如像這樣的遠程遙控系統是可行的。某人也許以群眾外包方式向不知名群眾尋求幫助,並付出小額報酬。或者,以稍大的金額,你也許能訂購一種服務,會有專業人員登錄並在有需要時幫助你的機器人。但是,如果你正在家裡處理事情,你大概不習慣有陌生人在附近查探,在這種情況下,讓機器人直接與你聯繫才有道理。透過你的行動裝置,你可以用專門的APP取得圖片和影片片段來標記東西、回答簡單的自然語言查詢。像是「這件衣服是否放進洗衣機了」、「抹刀放在哪個抽屜裡」、「我該給植物澆水嗎」或「你想全人類滅亡嗎」等等。

當然,一台家庭機器人會比產業機器人被詢問更多不同的問題,並做出超出「幫我找到/抓住/操控這個物件」等的動作,可能要有比現有尖端技術更未來的技術。短期內的重點是調整用戶的期待;如果我們要求機器人要100%的自動化,我們就會得到一個結果,就是長期等待只能做幾件事情的昂貴機器人。但是,如果我們願意幫一點點忙,對製造業和家用都有用且靈活的機器人會更快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