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手臂帶人類回到石器時代

2015.0506.1

我們對機器人通常不是聯想到高科技就是現代性的工作。這也是為什麼看見機器人在進行古代的工作,運用在考古遺址找到的石器仿製品來刮獸皮,是很酷的事情。

德國新維德的蒙雷波斯研究中心(the Monrepos Research Center in Neuwied, Germany)的考古學家Radu Iovita,研究古代石器微觀磨損模式來模擬確認他們是如何使用。用傳統方法去做這項磨損分析是:做一個你研究的石器的複製品,然後用你猜測原來所使用的技術去刮大量獸皮。如果一段時間後,你的新石器顯示了相同的磨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你可以有信心地說,這是與他們使用同樣的技術;如果磨損模式不相同,那麼就得再做一個新石器並再試一次。

說的客氣一點,這是需要花一段時間。Iovita想要找到一個標準化且加速這過程的方法。因此,機器人出現了。Iovita獲得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Jonas Buchli教授的幫忙,他徵召Kuka輕型機器人手臂一遍又一遍精確地使用工具刮取獸皮,每50次後把工具的邊緣放在顯微鏡底下紀錄磨損模式。

最終是希望,一群機器人將可以對5萬到300萬年前的任何時期,所使用各種工具、技術、磨損模式和使用特點的關聯性,建立大量資料庫。但是根據一篇對Iovita研究的文章看來,不是所有人都準備好接受機器人考古學。

目前,Iovita正經歷同行的反對聲浪。有些人認為,以手工進行的實驗較貼近過去的現實;另外一些人判定一般的使用磨損分析對於考古學理論沒有助益。Iovita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大多數考古學家具有人文知識背景,但卻不熟悉工程師領域所致。

針對第一點意見,帶出了什麼是「手動」真正含意的問題。根據精簡版的牛津英語辭典,「手動」的意思是「用手完成或是執行(done or performed with the hands)」。

「手動」還意味著「非自動的」。如果將這兩種定義擺放在一起,很顯然手動實驗不應該與機器人兼容;但在我看來,這是過時的論點。就石頭和皮革而言,機器人在做的就是「手動」,因為它是準確地複製人類手的力量和運動。事實上,是否為人手根本沒關係,因為任何一個人手的特性都可以被編程到機器人中。

對我來說特別有趣的是,像這些應用如何改變對於「手工製作(handmade)」一詞意義。例如,如果你有一個機器人可以模仿人手的動作來完成一些任務或是創造物件,例如你執行了圖靈測試(Turing Test)且無法分辨是機器人還是人類的結果,你會不會被強迫稱機器人創建的物件為「手工製作」?

例如,以可以精確地複製人類廚師來製作幾乎相同的螃蟹濃湯的機器人廚師為例,機器人廚師做的螃蟹濃湯有任何不足於真人廚師所做?我想你可能會反駁,手工製作意為某種「獨特的」,但這對機器人複製程序來說是微不足道的隨機合併要素,不管是對刮皮革或是做濃湯。

總之,對考古本身而言,研究人員確信在十年內,像這樣的機器人實驗會變成標準。我們也十分確信他們的想法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