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機器人之路:人才與製程是最大制約因素

大家都曉得,組裝一台iPad必須要5個工作天且經過325雙中國工人的手掌,才得以出貨。那麼,你可以想像,這一雙雙大陸民工的手,有一天將被機械手臂所替代?

附圖 : 台大智慧機器人及自動化國際研究中心主任羅仁權認為,百萬機器人大軍還要一段時間。(攝影/劉佳惠)


這幾年,隨著大陸製造業的轉型趨勢,勞動力供應格局也逐漸改變,大陸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不斷湧現,其中富士康、華為、中興都已經使用工業機器人完成簡單重複的工作。根據國際機器人協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簡稱IFR)預測,中國在2014年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需求國。

此一情況導致許多機器人大廠如日本安川電機(YASKAWA)、發那科(FANUC)與德國庫卡(KUKA)、瑞士的ABB集團都激烈上演著機器人佔有率爭奪戰,陸續將機器人引進大陸。而這些機器人大廠都相信,下一世代機器人的首要目標,就是能與人類緊密互動合作,執行更精密的工作,進入到無人工廠的境界。而他們廝殺的戰場,就在中國大陸!

然而,鴻海喊出三年成形的百萬機器人大軍藍圖,何時才能真正上路呢?

對於百萬機器人大軍這項目標,台大智慧機器人及自動化國際研究中心主任羅仁權認為,在現實層面上,執行上相當困難。他分成兩個層面分析:「以一台工業機器人來說,從應用、設計、維修到系統整合以及製造端的過程中,至少需有十個優秀工程師才能運作。若要擴充到百萬隻的規模,就必須一千萬位專精此領域的工程師。」他反問:「那你想,全世界有這麼多工程師給郭台銘嗎?」

另一個層面,目前全世界高規格的工業機器人量初估統計下來其實只有150萬台,但鴻海希望直到2014年有100萬具機器人投入生產,羅仁權強調:「一口氣三年內就要擴充到百萬台,郭台銘確實高估了。但他的方向是對的。」工研院機械所副所長陳來勝博士也認為,無人工廠本身是一個大目標,必須經過製程要標準化、零組件標準化的過程,才有可能。因此目前來說,有它一定的難度。

看來,隨著現代產品多樣與多變以及客製化的趨勢,用百萬機器人大軍取代人工這條路,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CTIMES 劉佳惠 報導】 2013年03月28日 星期四